——計信系教師魏珊珊學雷鋒事跡
魏珊珊,中共黨員,2008年7月參加工作,現(xiàn)任計信系動畫設計與制作專業(yè)教師、團總支書記。
一、扎根校園,愛崗敬業(yè)。
自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堅持以雷鋒為榜樣,以教師道德行為規(guī)范為準則,愛崗敬業(yè),努力鉆研,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關愛學生,對學生付出自己的細心、耐心、愛心和高度的責任心。
在教學工作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特別注重有重點、有導向、有效率地講解知識,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潛心學習和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廣聞博采,不斷豐富教育教學知識,以最新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
擔任團總支書記以來,組織成立了計信系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暨“愛心天使”社團。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心奉獻和幫孤助殘活動,在各項活動中她都身先士卒,親自聯(lián)系服務單位,帶領學生在課余時間去活動,在奉獻愛心的同時,從專業(yè)角度給予學生支持和指導。三年來,在她不懈的努力下,系內絕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到了這個社團的公益活動中,并先后成立了阜新市社會福利院、阜新市太平區(qū)啟智學校兩處“愛心天使”志愿服務站,為學生的德育教育實踐創(chuàng)造了固定的處所,為需要關愛的弱勢群體送去了溫暖。
初步統(tǒng)計,在她的帶領下,“愛心天使”社團累計開展幫困助學,愛心奉獻,愛心教育,專項社會實踐等服務300余次,參加人員達2500余人次,服務時長超過300小時。阜新晚報、阜新周末報、遼寧電視臺的《王剛講故事》等媒體和欄目都對他們的活動進行過報道。她領導的團隊在2010年榮獲遼寧省“志愿服務先進單位”、阜新市“志愿服務先進單位”。2011年榮獲阜新市“志愿服務先進單位”。
二、十九年來與農(nóng)村小伙伴結成互助對子
1993年,還在上小學的她,參加學校組織的“城鄉(xiāng)小伙伴手拉手活動”,由此,結識了農(nóng)村小伙伴—趙麗輝。他們交流兩地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與生活方式,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內容,不同的娛樂形式與家里的收入情況,并且參加了田地里的勞動,參觀了小伙伴的家。由此,她幼小的心靈受到觸動,明白了原來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時還有其他的小伙伴生活在另一種生存狀態(tài)下,為她不畏生活的艱難努力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氐绞袇^(qū)后,他們仍舊書信來往,成為親密的筆友與伙伴。并且在每個寒暑假,都參加兩校的活動,并把平時積攢下來的零用錢換成學習用品送給她。
趙麗輝初中畢業(yè)后,為了供更為優(yōu)秀的弟弟上學,選擇來市內打工。她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出來讓給小伙伴住,自己在高中住校,發(fā)動父母、親戚積極為趙麗輝聯(lián)系工作。在聯(lián)系失敗5、6個工作后,終于在一家工作環(huán)境、員工福利待遇均較好的大酒樓找到工作。在她的支持、陪伴下,麗輝堅強的面對現(xiàn)實,勤懇努力的工作,終于實現(xiàn)了從服務員、領班到樓層經(jīng)理的大步跨越,為自己贏得精彩的人生。
三、積極參與阜新市愛心奉獻活動
阜新市“愛的港灣”QQ群,以關愛孤殘兒童為主要活動內容與宗旨,魏珊珊義務為其設計一系列標志,并于2007年加入該群,逐漸成為愛心奉獻的中堅力量。她與成員們避開人們探望的高峰期,有空就去福利院看望、陪伴兒童、打掃衛(wèi)生、為幼兒們洗澡等,自愿捐款用來購買院方當前需求的幼兒日常用品、食品、藥品等,在福利院新樓落成后,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特點,利用課余時間去福利院繪制樓內墻體畫,為幼兒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
她參與救助腫瘤少女小金秋的活動,去小金秋的病房探望、陪護、捐款。
她假期義務到阜新縣成才畫室,對生活困難的學生提供免費的美術指導。既幫助了貧困家庭學生實現(xiàn)接受藝術教育的意愿,也豐富了他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計信系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