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郭淑芬老師在五樓報告廳為全校心理委員進行第五期培訓。
郭老師首先在培訓班上指出,心理因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與我們的生活、學習、人際關系、個人情感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因此每個學生都要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學校就像是社會的縮影,里面充滿了各色各樣的人。彷徨、寂寞等各種不良心態(tài)一定會干擾學生的生活。要學會獨立,學會自覺,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郭淑芬老師從三個方面,對心理委員進行了培訓。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判斷身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定義:1989年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健康作了新的定義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處于正常狀態(tài)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xié)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huán)境的發(fā)展與變化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判斷標準
簡單的理解身心健康八大標準,即“五快”,“三良”。
所謂“五快”,食得快,說得快, 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
所謂“三良好”,良好的個性,良好的處世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在學生的反饋中了解到,學生對心理咨詢存在誤解,針對這一問題郭老師從什么是心理咨詢? 什么情況需要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對個人成長的意義,以及如何進行自我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同學們收獲很大。
三、班級心理委員是為班級同學、寢室同學及身邊朋友提供有關心理健康方面幫助的人,他們是班級學生干部,他們以平等、尊重、服務同學的態(tài)度為有相關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承擔、協(xié)助實施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活動。要求心理委員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作為心理委委員還要具備責任心、熱心、愛心,同理心、細心、信心等基本素質;心理委員要明確自己應該做什么?如何做好這項工作等方面,對心理委員提出了要求并做了講解,同學們對自己的心理委員的角色有了清晰地定位。
此次培訓提高了我校心理委員的工作水平和業(yè)務素質,明確了心理委員的工作范圍和職責,加強了我校學生干部隊伍的建設,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治標治本的作用,為今后各項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