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唐代大詩人——“詩仙”李白的《靜夜思》。這首詩所描寫的是遠離家鄉(xiāng)之人,在異地的夜里看到明月而產(chǎn)生對故鄉(xiāng)靜靜的思念之情。如果是你在這個靜夜里又會有怎樣的感觸呢?是靜靜地思念,是靜靜地等候,是靜靜地感悟,還是靜靜地期盼。
靜,是悄無聲息的時間流逝,是冥冥之中的空間隨想。安靜時,有和煦的陽光,有湛藍的天空,有香甜的空氣。安靜時傾聽,有輕柔的風聲,有潺潺的流水,有嘰喳的鳥叫,有樹上的蟬鳴。安靜時留心,有你腳下的昆蟲,有灌樹叢中的野貓,有頭頂飛過的鳥兒,有池中游弋著的金魚。安靜時感受,有肌膚上的知覺,有拂動的發(fā)絲,有心靈的觸動,有精神的感悟,也有不變的你我。此時此刻,花開花落,葉子生長枯黃,都是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的事,他們不喧囂、不張揚。有時候,我們不需要爭名,更不要奪利,不需要繁忙和宣泄。我們更多的是要靜下心來去思索和體味,思情看景,感人觀事,靜靜等候著。喝杯清茶,閱覽些書籍,看部喜歡的電影或是睡個懶覺,真正地放松一下自己,享受人生的美妙和滋味。而今,你又是否真正享受著這時或那時的靜呢?
心里靜,神清而不濁,明事理而不惑,美而不驕。世事繁復,紛紛擾擾,安靜的地方實不多也。而在這燈火通明的多彩世界里,你的心里可有這么一方凈土,凈化著你的心田,靜候著你我和他。在俗世面前把握自己的方向,堅守著自己的原則,用審美的眼睛看待這個萬千的物質世界,心里自然會開出艷麗的花朵,永不凋謝,長出繁茂的葉子,永不枯黃。更多的是要學習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怡然自樂”和道家的“修身養(yǎng)性”。
在這個靜靜的時刻,你在思念著什么,等候著什么,感悟著什么,期盼著什么?是哪些人還是哪些事?靜靜的,有我的思念,有我的等候,有我的感悟和我的期盼。你又在哪里,做些什么呢?(作者系人文系漢語08班)